
雖然說日本是二次元創作大國,但在手遊方面,或許是因為日本人的守舊觀念影響,也或許是日本人製作遊戲時總是強調提升品質,但手機遊戲的發展上目前反而落後於中國與韓國了。不管是中國製作的《碧藍航線》或韓國公司製作的《蔚藍檔案》、《勝利女神:妮姬》都是在日本相當受歡迎的遊戲。不過,就算製作的比日本精良又有遊戲性,或是能在手機上呈現出流暢的3D畫面。這些外國產的二次元手機遊戲,之所以能在日本盛行,筆者認為也是因為這些遊戲積極「日本化」的關係:《碧藍航線》採用的繪師雖然大多是中國人,但使用的卻是日本的畫風與聲優,活動插圖也選用了日本繪師;《蔚藍檔案》與《妮姬》更是積極地與日本方面合作,別說日本聲優了,《蔚藍檔案》的動畫甚至是日本製作的,而兩部遊戲的製作人與團隊目前更是Comiket的常客。而今天介紹的這款的《LAST ORIGIN:最後的起源》,雖然說也韓國製作的手遊,但在美術與系統上卻可以常常看到日本的影子,甚至積極導入日本繪師,更是款因為其大尺度,在日本被放到FANZA上營運的遊戲。

《LAST ORIGIN:最後的起源》是韓國遊戲公司G・O・P於2019年開始營運的遊戲。故事描述在某天,因為寄宿在機械生物「鐵蟲」引發的特殊疾病,造成人類大量的死亡,在人類滅亡,過了一百年後,世界上已經沒有了真正的人類,只剩下當初人類製造的眾多「人工生命體(バイオロイド)」仍相信仍有能引導自己的人類存活,持續尋找倖存的人類。最後,他們終於找到了主角(玩家),玩家便要帶著這群人工生命體的美少女們對抗鐵蟲的侵襲,重建人類文明。
故事是非常常見的末世背景,與眾多女角加上只有男主角一個人類,排除了其他男性出現可能的標準色情遊戲背景設定(上一篇介紹的《異種啪樂町》也是類似的世界上只有一位男性配上多位女性的設定),不過本作是有不少正經的劇情的,故事中也會出現不少沉重黑暗的元素,其中反烏托邦般的劇情與世界被企業支配的世界觀,反映出韓國社會中的其中一面。劇情中隱藏的要素應該也有不少會讓喜歡SF設定的人興奮不已。


本作是養成並操作人工生命體少女與鐵蟲戰鬥的戰棋類RPG遊戲。一次可以讓五位角色組成小隊出戰。初期會有一些角色讓你搭配,不過如果要增加新角色,就必須自己「做」出來--對,本作品的角色不是像大多手遊角色那樣經過抽卡抽出來,而是必須在各種任務與關卡中收集資源後,透過工房來「製作」……等等,這是《艦隊收藏》吧!不過考量到這遊戲在2019年推出,當時《艦收》還有一定的熱度,作為熱門遊戲,被拿來當作參考想想也是理所當然的。人工生命體少女們也有分成輕裝型、重裝型與機動型,同時有支援機、攻擊機與保護機,感覺也挺像艦娘的。(遊戲中的確也有不少外型或手持武器像是機甲娘的角色,讓人覺得這作品更像《少女前線》或《艦收》等將槍械或戰車、軍艦擬人化的作品,不過在後期實裝的角色中又出現了如精靈,吸血鬼,甚至是貓耳娘等不同的類型的人工生命體,推翻了筆者這種認知。)


不過相對於《艦隊收藏》,《LAST ORIGIN》的戰鬥可是複雜得多了:本作的戰鬥是將敵我角色都配置在九宮格上,由角色各自的行動值來決定順序。在輪到的回合中,角色可以透過可以消耗AP來使用技能,或是移動與待機。這可跟《艦收》進入戰鬥後就只能看雙方表演大不相同了,而且進入戰鬥後玩家要做的事也比想像中要多得多:光是角色的移動就不能單純求快,必須考量各角色的支援/妨礙效果,以及選擇的時機,有時候還必須刻意降低特定角色的行動力,已讓她在最後打出關鍵一擊收尾。而且因為是棋盤戰略遊戲,敵方在我方行動後也會移動,這讓戰鬥的過程會因為每次不同的行動而發生變化,所以角色的射程、技能攻擊範圍、各自的行動值與走位都是可以研究的點,玩家甚至可以透過角色誘敵引導敵人,發動連鎖攻擊,增加了本遊戲的戰術性與策略性質。
不過相對的,這遊戲在需要頭腦的同時就變得愈來愈複雜了。光是各角色的行動順序就值得好好研究一番,更何況在戰鬥中還有支援、保護、偵查等選項,讓戰鬥時可採取的行動變得更加多變,要考量的點也變得更複雜。同時,隊伍配置與出戰角色也是一大學問,除了行動速度、招式範圍等比較常在戰鬥中應用的數值,像是命中率等在一般遊戲中大概是擺著好看用,實際上在破解某些關卡時也會用到的能力值,都需要玩家個別培養,而且有時還得考量到取捨,將角色的某些能力值特別降低。再加上這遊戲角色還可以加上裝備,加上裝備的配置後又更複雜了。
也因為這個原因,本作的前期雖然可以隨便地用某些角色來通關,但到了遊戲推進到中後期時,對於角色陣容就會愈來愈要求,甚至可能會有沒有特定角色就無法打出某些效果的狀況。因為戰鬥時,角色間的技能會產生互動,甚至有強化、支援的效果,而且由於本遊戲消耗的是玩家的資源而非角色的體力,所以比起通關,採取更有效率更省成本,甚至是能賺取資源的方式攻略地圖會是更好的選擇。在這種要求下的隊伍配置就變得更加需要研究。當然玩家們前期可以靠某些特定角色無腦推關,但到了一定時刻,還是建議製造或訓練些全部的角色會比較好。(當然,練等隊伍的角色也是以節省資源的配置出動為佳)




以最嚴格的定義來說,《LAST ORIGIN:最後的起源》並不能算是R18手遊--它並不像現今眾多的色情手機遊戲一樣,女角們與主角間會有H場景。但它何以能在手遊分級中進入R18的行列,就是因為當初遊戲推出時的大尺度--就如同《勝利女神:妮姬》中的女角們一樣,本作有著被認為是韓國遊戲作畫中特別強調的豐乳肥臀特色,女角們的身材都極為肉感火辣。(當然,也有少部分的貧乳女角),當初遊戲在韓國推出時,實裝的許多人工生命體少女都有著爆乳甚至到超乳的乳量,還有「女角的奶子沒有比頭大就無法進入這遊戲」」的說法,讓「おっぱいは頭より大きくあるべき(찌찌는 머리보다 크지 않으면 안된다)」的縮寫「チモク」也傳入日本。而本作在大破圖或皮膚上的尺度也是數一數二的大,不同於艦娘的中破大破圖頂多只是露出些許內衣褲,給點福利的程度,本作的大破圖或皮膚常常有接近於全裸的插圖,甚至會讓玩家看到粉紅色的乳暈或整顆乳頭。就算在本作推出之後,後續也有《棕色塵埃2》等強調大尺度但沒有H場景的遊戲推出,本作也算是肉感女角與大尺度破圖的先驅。同時,在劇情中也有人工生命體少女對於主角(玩家)懷抱愛意,有性愛描寫或希望與主角發生性關係的台詞存在,另外在設定上也有人工生命體在過去曾被人類當成性奴隸的設定,不過,令人意外的是,就算寫得那麼明白,沒有明確的H場景劇情,大概是本作與《妮姬》等手遊固守的最後一點界線。

(雖然說肉感的女角是其賣點,但本作的美術特色也不止這點。在遊戲中除了豐滿的女角之外,其實也可以看到帥氣的盔甲或複雜的機械設計,是款人設很難一概而論的作品。)

另外,本作品與日本的關聯也相當密切。本作品於2019年2月4日於韓國開始營運後,2020年1月21日就在日本開始事前登錄,而且為了因應本作品的大尺度,遊戲除了手機版之外,也有在DMM(現在的FANZA上)推出手機電腦都能通用的網路頁面版,後來還由於FANZA上的尺度更大,導致登錄人數暴增,本作在FANZA上還曾一度當機無法遊玩。
另外,遊戲官方也跟許多日本方的繪師合作,讓許多在日本以繪畫肉感女角聞名的繪師也加入了這遊戲人設的行列:包括以「純愛」故事聞名的朝凪老師畫了吸血鬼少女ドラキュリナ,專門畫爆乳辣妹同人誌,其中一位女兒的サーヤちゃん目前成為Vtuber的きろめ老師則畫了辣妹理髮師寶蓮等人,而以辣妹調教同人誌知名的かえぬこ老師也在最近被延攬進入人設行列,畫了女忍的くノイチ.シデイ,每位老師畫的女角也都有相當誘惑而色情的中破圖。而在兩周年紀念活動時,作為合作,甚至請來了《魔法少女小圓》、《Fate/Zero》的劇本家——虛淵玄老師負責撰寫劇情『怒りの狼牙』。台灣引進的《LAST ORIGIN》也是以日版為主,女角的聲優包含了像是丹下櫻與阿澄佳奈等知名女性聲優,讓本作的日本遊戲風格更重,加上遊戲系統,或許玩家們一開始還無法認出這遊戲一開始的發源地是韓國呢。

(遊戲中也常常出現這種劇情CG。雖然說在《Fate/GO》中也很常見,但將爆乳女角們放到FANZA頁面上後,就有種自己在玩GALGAME的感覺……不過的確有種說法是,現今手遊的劇情模式大多來自於GALGAME,所以也不能說這感覺不正確。)


(「妳擊破鐵蟲的數量可是數一數二,應該更加抬頭挺胸才是。」「我的胸部已經很挺了」日文版的劇情文本也有因應日文的風格進行修改,加入不少這種日文的冷笑話梗。另外……かえぬこ老師,你連一般立繪都畫出乳暈啦!)

商業成人漫畫家--南乃さざん老師甚至還有畫過本作的同人誌,由此可知本作的實用程度。不過,雖然大尺度的人設、皮膚,還有豐滿肉感,各有特色的女角們,厚重的劇情是本遊戲的賣點之一,但這遊戲由於已經營運了六年,開始時也是以當時受歡迎的遊戲為藍本,所以對於現代的玩家來說,是不怎麼容易上手的遊戲。尤其在現代人玩手遊是追求快速娛樂的年代,已經不能像過去的玩家那樣再配裝,陣容上花大把時間研究,同時還要為了收集資源去解各種日任、周任。(不過對於筆者這些「老提督」們來說倒是相當懷念的體系。)這時候只要課金,就可以買到大量的資源,讓各位玩家不用辛苦的跑各種任務,還要考量成本,就能盡情地推關,不用擔心製造人工生命體或攻略時缺乏資源啦!
雖然說日版的尺度更大,不過台灣引進的就是日本版本,除了末世風格的劇情與厚重的設定,可以看到各種可愛又肉感的豐滿女角們在戰鬥中與你發展出戀愛關係。如果是常看同人誌的朋友們,說不定能在製造人工生命體時,發現自己認識的繪師喔!
所以.......選奶大的!!
.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