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男的也好,不會懷孕?
——紳士民俗學「男色」
前幾個月,GALGAME業界成立了新品牌Orthros,並宣布原畫為以上色鮮豔,擅長畫出纖細與具透明感少女的mignon老師擔任原畫,在當時就已經引起不小的關注,後來公布遊戲標題為——《オトメ世界の歩き方》,故事描述在極端女權盛行的世界觀下男性都被趕往戰場作戰,而男主角身為秘密出生的男性,必須隱藏自己男性的身分進入女子軍事學校就讀的故事……遊戲在設定上相當有諷刺現代女權的意圖,不過更重要的是,男主角片桐ユイ為了在這個滿是少女的世界生存,在mignon老師的筆下可是個不輸女主角們的偽娘!畫的看起來完全就是貧乳美少女的ユイ不僅讓人驚嘆,聲優還是有著清純聲線的歩サラ(歩サラ也配過《少女領域》的偽娘男主角湊,她是專門配偽娘嗎?),比起女主角更成為玩家們的關注重點,官方也因此比起大部分GALGAME賣女主角,這款遊戲根本是「賣男」,甚至遊戲特點中還有男主角ユイ的抱枕套,真是男上加男。不過,男性熱愛貌美如女的美少年,已經不是什麼新聞,在歷史上甚至是普遍現象,這季播放的新番動畫——《擅長逃跑的殿下》,主角北條時行也因為作者松井優征老師的性癖,畫得美少女沒兩樣,動畫播出後更多出了一堆少主的色圖,把日本人的性癖都給扭曲了……但從歷史上來看,或許也沒扭曲?這次就讓我們從歷史跟創作來看看過去世界歷史的「男色」風潮吧!
(推特繪師們的新寵兒——北條得宗家流亡少主相模次郎時行。然而,他是男的。)
淵遠流長的「美少年癖好」
其實綜觀歷史,人類男性經歷過很長一段時間的「雙性戀」時期,還曾經普遍流行於上層社會中。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上層貴族的婚姻大多是出於生子的需要,而且所結婚有很大的因素都出於家族結合與政治需要,男性跟妻子並沒有太多的情感基礎;(其實不只貴族,古代大多數人結婚也是憑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結婚當天才知道對方長什麼樣子的人應該不在話下。)又或是有一說認為男性應該追求男性「陽剛的戀愛」,所以才會不找女子,而跟貌似少女的美少年發展成為戀愛關係。在希臘神話中就有特洛伊國王特羅斯之子蓋米尼德因為年少貌美,被天神宙斯看上,帶到天上成為宙斯的情人並為天神們斟酒的故事。(宙斯渣男事蹟加一)而荷馬的史詩《伊里亞德》中,著名的希臘聯軍的英雄阿基里斯也有帕特羅克洛斯這名親密友人,雖然史詩中並未明言這兩人有同性戀關係,但阿基里斯原本拒絕為希臘人作戰,但卻懷有與帕特羅克洛斯一起佔領特洛伊城的想像,而在帕特羅克洛斯被特洛伊英雄赫克托擊殺後,也不顧眾神的反對也堅持要為朋友報仇。這些事蹟讓這對史詩友人在古希臘文明的陶器與繪畫中成為了同性戀人的代表人物。另外時代稍微往後推,著名的馬其頓雄主——打造橫跨歐亞非三州的大帝國的亞歷山大大帝也有赫菲斯提翁這位親密伴侶,亞歷山大的老師亞里斯多德將兩人形容為「分在兩個身體裡的同一個靈魂」,在伊蘇斯之戰後,兩人一起看望被俘的波斯俘虜,波斯帝國的太后因為兩人衣著相仿,錯將赫菲斯提翁認為是亞歷山大,並向他下跪祈求饒命,不過亞歷山大原諒了她,並說「沒關係,他也是亞歷山大」;赫菲斯提翁也對亞歷山大對其的愛意不加掩飾,曾在寫給亞歷山大母親奧林匹婭斯的回信中寫道:「亞歷山大對我們來說重於一切」。在同時期的波斯帝國內同時也盛行男色,與宦官與美少年間的性行為相當流行。而在同時期,亞歷山大統一希臘各城邦的作戰時,城邦底比斯也有一支由成年男子與其發展成為戀愛關係的少年組成的「底比斯聖隊」,由於士兵們都有著戀愛關係,所以不會拋棄彼此,在作戰時能發揮強大的戰鬥力,曾在與斯巴達作戰的留克特拉戰役中立下汗馬功勞,不過在強大的愛與戰鬥力也敵不過軍略,在喀羅尼亞戰役中,底比斯輸給了由腓力二世與其子亞歷山大率領的馬其頓軍,全員戰死,不過聖隊以兩兩相倚的姿勢陣亡,據說他們無一背棄戰友與戀人,令馬其頓也不禁動容。
而在中國,遠從商代的甲骨文中就可以看見「鬥頑童」之語,被認為是過去畜養美少年比拚其容貌的用語,是最早的男色記錄。在中國,男同性戀又稱為男色或男風,在歷史上,帝王與貴人有男寵已經不是新聞,在《戰國策》中就有魏王男寵龍陽君以男色侍奉魏王,擔心自己年老色衰而泣魚的故事(後來男色癖好被稱為「龍陽之癖」便來自此處)。這種以色見用的狀況只要不妨礙國政,士大夫甚至也不會批評,例如《左傳》中就有公叔務人(魯國太子)與其寵童汪錡一同出戰,雙雙戰死,而孔子認為其能保家衛國,可以以成人的規格禮葬汪錡。日後司馬遷著《史記》中編了一篇〈佞幸列傳〉收錄以美色為君王所寵幸的男子,在當中連以好女色聞名的漢高祖劉邦也有籍孺這位宦官男寵,但司馬遷以列傳結束後的評論,僅以以美色而非賢才侍奉君王,一旦美色消逝或君王逝去,權勢便難以持續做結,可見連歷史家對於男色也無太大批判。日後還有像董賢與漢哀帝(成語「斷袖之癖」便來自於哀帝與董賢同寢時哀帝醒來,但袖子被還在睡覺的董賢壓住無法起身,於是哀帝便拔劍割斷自己袖子的故事)、慕容沖與符堅(慕容沖因面容姣好,與其姐一同受符堅寵幸,當時民間還因此做歌「一雌復一雄,雙飛入紫宮」)等例子,不過這些美男子們如果沒有強大的家族勢力,往往會在寵幸他們的帝王過世後便失勢,也是個危險的身分。
日本的「眾道」
在日本,《日本書記》中關於神功皇后的記載中有皇后詢問因為「阿豆那比」之罪導致天地無光的異相,這個「阿豆那比」由於是兩位知心好友因為其中一人死後,另一人過於悲傷因此與朋友合葬,所以被認為是最早的同性戀紀錄。不過日本開始流行起男色,或喜歡上美少年這個喜好,居然要追溯到一名僧侶上!
傳說中,知名的真言宗高僧,也是高野山的創始人——空海大師,在唐土(中國)留學時帶回了「稚兒喜好」,被認為是日本男色的起源。由於僧侶禁女色,於是高僧們就把來寺院修行,還男女難辨的少年視作戀愛的對象,在天台宗的密教儀式中,與稚兒的初夜被稱作「稚兒灌頂」,那時的稚兒會被稱作觀音菩薩的化身,是拯救僧侶的存在,就算與稚兒發生性行為也沒關係。在以平安時代前期有名的花花公子與歌人——在原業平的情史為模板所創作的《伊勢物語》中,也曾有段提到高僧與稚兒間的戀愛。
後來這樣的男色風潮從僧侶逐漸往貴族間流行,如平安時代後期著名的「惡左府」藤原賴長在日記《台記》中就有記載過他與隨身秦公春,同僚的藤原忠雅、藤原公能,武士的源義賢等人發生關係的紀錄。而南北朝時代的公卿北畠親房在著作《神皇正統記》也寫下了當時貴族盛行男色的記錄。
不過如果只是在貴族或僧侶間流行,或許男色還可以當作一種高雅而秘密的喜好在日本歷史上完結,但日本之所以會從上到下都開始「男上加男」,甚至在現代誕生出許多BL作品,還是多虧了這股風潮蔓延到武士階級之故。尤其從室町時代開始,喜好美少年的風潮與武士的忠君思想,以及上對下的教育觀結合,開始思想化,這時的男色因此「道」化,被稱為「若眾道」(或被略稱為「眾道」,這個名字應該比較為大家所知)。在「眾道」或說「念友」中,戀愛的兩位男性雙方要對彼此忠誠,不能始亂終棄或移情別戀,而年長的一方在眾道關係中也必須負擔起指導者的責任,教導少年武士道的道德、性教育以及武藝等,而年幼的少年也必須對年長者盡忠,甚至付出性命。這樣的關係在武士社會中也有做為團結軍隊向心力的方式,同時不少少年也在這樣的眾道關係中被大名所發掘才能,出人頭地。在戰國時代,戰國大名武田信玄便從農村發掘出高坂昌信這位原本是平民的美少年,在眾道關係中提拔昌信,最後讓他成為城主,信玄還有曾因為花心緋聞向高坂昌信發誓自己絕無出軌的書信傳世。三大天下人之一的織田信長大概是眾道傳聞最多的人,不僅年輕時跟後來的加賀百萬石藩祖——前田利家曾有過眾道緋聞,後來還寵愛知名的美少年——森蘭丸,而蘭丸也不負信長的厚愛,在本能寺之變時隨信長一同壯烈戰死。
到了江戶時代,雖然山本常朝在《葉隱》中說「一生中只有一人值得思念」、「必須先相知五年才能是否值得相戀」或者「不說出口的『忍戀』才是對武士而言最高尚的情感」試圖給予眾道的戀愛嚴格的標準,但武士的這種風潮已經更為擴展到平民身上,民間甚至出現了被稱為「陰間」的男娼館,在浮世繪當中也可以見到穿成女裝的少年與男性發生關係的繪圖(最早的「偽娘」?),在江戶時代的著書中更有「眾道指南」,將男性後庭給予他人的快感程度分為「上豚」、「下豚」;甚至是在《好色一代男》中就有出現主角與男娼發生關係的橋段,而《雨月物語》更有相愛的兩位男性立下「菊花之契」的浪漫故事(跟那個「菊花」……好像也有一點關係,是普遍級的BL),甚至到江戶後期民間還出現《里見八犬傳》中出場人物的BL以及新選組隊士們的民間創作同人誌,現代日本腐女們玩過的東西在江戶時代就已經不是新聞,當時的少女們就已經喜歡看美男貼貼了。
不過武士們的眾道原本有一部分是起因於戰場上並無女性,所以才要找美少年發洩性慾,到了江戶時代後,天下邁入太平,這項需求開始減少後,除了真的同性戀外,武士間擅自發展戀愛關係會妨礙到主君的忠誠,而且還可能發生情殺事件,例如日本三大復仇事件中的「鍵屋十字路復仇事件」,俗說就起因於男同志間的爭風吃醋。因此在江戶時代,包括發生復仇事件的岡山藩與米澤藩等各藩都開始對眾道行為進行取締,發生眾道的現象也開始減少,不過在現今鹿兒島縣的薩摩藩,由於實行年長者對年幼者進行教育的「鄉中制度」,所以傳說流傳著長者對少年的眾道行為,在明治維新,薩摩藩的人進行中央政府後,東京還出現來自薩摩會對少年進行強暴行為的「白袴隊」新聞,而後世日語中的「軟派」、「硬派」之語,一開始其實也不是形容男性的作風,而是性傾向。「軟派」指的是女色,而「硬派」指的便是沉迷於陽剛男性的男人啦。
那些在二次元中「有雞雞的美少女」
在日本動漫畫創作中,偽娘這種「畫女硬說男」的屬性被認為是「蘿莉、正太」文化的延伸,有學者認為這種性別顛倒的屬性創作可以追溯到手塚治虫的《緞帶騎士》,不過《緞帶騎士》的主角是「女扮男裝」。在漫畫學界被認為最早的偽娘作品應該公認是江口壽史老師在1980年代創作的《變男變女變變變》,主角大空雲雀畫起來完全就是金髮美少女,實際上是即將繼承家業的「長男」,據說老師當然是為了諷刺漫畫界愛情喜劇的發展才做了這個設定。然而先例一開,許多畫個美少女就說對方是男性的作品開始逐漸增多,尤其是輕小說與GALGAME更有許多知名角色。例如2005年發行的著名女裝GALGAME《處女愛上姊姊》主角,進入大小姐學園就讀的宮小路瑞穗就被認為是偽娘的代表,而同年發行的《Happiness!》的配角渡良瀨準也是個下面有一根的「美少女」,許多玩家還因為準無法攻略而感到惋惜。事到如今,GALGAME公司中ensemble的每項作品,主角都是由女裝美少年來擔任,而まどそふと也常會在配角中出現與主角衍生出曖昧情感的偽娘配角。如果加入輕小說創作的偽娘就更多了,尤其是數年前知名輕小說《笨蛋測驗召喚獸》的木下秀吉,因為插畫家葉賀唯老師可愛的人設,幾乎成為人氣「女主」……不對,應該說「秀吉的性別是秀吉」,在小說中也常常拿秀吉的偽娘屬性來玩梗。
至於成人漫畫上,則不得不提到池咲ミサ老師。雖然池咲老師有在成人漫畫雜誌上畫過正常的男X女成人漫畫,不過老師在同人誌領域可以說是偽娘大手,以其華麗的畫風與耽美的故事風格畫出一本本的偽娘本。過去就曾經畫過荒川弘版《亞爾斯蘭戰記》同人誌(荒川弘老師筆下的亞爾斯蘭也是個可愛的男孩子,動畫播出時還曾經被戲稱為「亞爾斯蘭公主」)的池咲老師曾經畫過一系列以中古歐洲為背景的《娼年》系列。在基督教開始普及後,原本在希臘羅馬時期大為流行的美少年愛好也因此被視為罪惡(基督教是同性戀為非生產性的罪,據說索多瑪與蛾摩拉兩座城市在聖經中之所以會被上帝以天火滅亡就是因為城中的人盛行同性性行為)不過所謂「愈禁止反而讓人愈想做」,天主教教會也不時傳出神父強迫少年與其發生性行為的醜聞(跟剛剛介紹的日本寺院有些類似),被禁止的行為所帶來的背德感也讓會讓人備感興奮。池咲ミサ老師的第一本《娼年貞德》就以唱詩班少年(為了發出高音,天主教唱詩班過去都會由尚未變聲的少年擔任,因此很常被人作為性對象看待,甚至還有為了維持高音而閹割的「閹伶」存在,因此更為女性化)以及在中古歐洲惡名昭彰,在《Fate》系列中也有出場的吉爾德雷作為主角,展現出少年在被吉爾所撫養的感恩以及被吉爾及其他具有相同愛好的貴人所凌辱時的掙扎為重點,在觀賞耽美故事的同時也能學習歐洲歷史。後續的《娼年巴托里》則是以女吸血鬼的原型人物巴托里夫人的虛構兒子為主角,還創造了新的「雌小鬼正太」這種屬性;《娼年德古拉》則是第一本主角是史實人物德古拉伯爵的同人誌,還連結了三本同人誌的世界觀,是個能一邊看不會懷孕的可愛男孩子又能一邊學習歷史,寓教於樂的同人誌作品。(不過瓦拉幾亞大公弗拉德三世在被送往鄂圖曼土耳其為人質的期間,確實有曾經受到性侵的傳聞,不過他最後過世時已經將近五十歲,不可能像同人誌那樣還是正太的樣子,很值得吐槽就是……不過同人誌中其實有解釋啦)
現今因為LGPT與同志人權的發展,同性戀也開始受到重視,不過同志人士對於「眾道」等歷史卻似乎所知不多,這或許是因為在歐美看來,過去的同性關係集中於「少年」,有權勢侵害與對未成年出手的顧慮,甚至過去曾舉辦類似主題的浮世繪畫展,以藝術的角度來探討相關歷史,歐美的美術館與博物館也面有難色。而就算是現代的偽娘,也有用藥強行改變自己賀爾蒙讓自己的樣貌更為女性化,可能因此傷害身體的案例,不過畢竟不是每個男人都是天生麗質的可愛男孩子……在寫這篇文章時,筆者發現喜好美少年這件事很大程度上都起源於僧侶或寺院,這些被嚴格禁止與女性發生關係的地方。在明代之後,朝廷也為了導正風紀嚴禁官妓,沒想到反而促成男色的大流行,從官員到民間梨園戲子、孌童開始以男寵的身分出現在士人與富家中,在實際上呈現出明代風俗的小說《金瓶梅》中也可以見到西門慶不只好女色也好男色的描述。由此可見,壓抑慾望其實是種不健康也不現實的作法,只會讓人發洩慾望的目標轉移至其他方向,正確的疏導慾望,讓慾望能不妨礙生活,才是比較好的做法吧?(文:太)
所以.......選奶大的!!